依据财政部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》及18项应用指引(财会〔2024〕3号),本系列持续解读控制测试底稿操作规范。本篇聚焦发展战略控制(第2号指引),该测试直接关系企业长期生存能力与资源配置合规性。
发展战略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机制,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战略委员会正式决策程序(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》第三十条)保障战略制定的科学性;依托战略分解与动态监控体系落实《第2号应用指引》第九条执行评估要求;建立战略调整的合规审批路径,防范盲目扩张或转型滞后导致的系统性风险,为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提供方向性约束。
监管警示:2023年A股42家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中,67%存在战略管控缺陷。
一、控制目标及范围
依据:财政部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——发展战略》
核心目标:
- 验证战略制定程序的合规性与专业性
 - 评估战略分解落地机制的完整性
 - 监控战略调整的及时性与决策合规性
 
测试范围:
- 战略委员会履职记录
 - 战略规划文档及审批流程
 - 年度计划与预算的战略契合度
 - 战略执行偏差分析报告
 
二、测试底稿核心要素解析
| 审查项目 | 审计证据要求 | 合规标准 | 
|---|---|---|
| 1. 战略决策程序记录 | 含专家论证、可行性研究的委员会纪要 | 符合公司章程表决比例要求 | 
| 2. 战略规划正式文件 | 经董事会批准的3-5年规划文本 | 涵盖竞争分析、目标体系、实施路径 | 
| 3. 战略分解实施表 | 部门级KPI与战略目标的映射关系 | 可量化指标占比≥80% | 
| 4. 战略监控报告 | 季度/半年度执行偏差分析 | 重大偏差(>10%)说明及纠偏措施 | 
| 5. 战略调整审批记录 | 调整方案及董事会决议 | 附环境变化分析及影响评估 | 
三、标准测试程序
程序1:决策程序穿行测试
过程:
- 选取近三年重大战略决策(如并购、转型)
 - 追踪全流程文档:
 
3.验证关键节点:
- 议案提前送达董事时长≥7日(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》第八十条)
 - 独立董事意见是否单独记载
 
程序2:战略落地符合性测试
过程:
- 抽取2项核心战略目标(如市占率提升至20%)
 - 检查支撑证据链:
- 年度预算资金分配占比
 - 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关联性
 - 季度经营分析会改进决议
 
 
程序3:执行偏差分析验证
过程:
- 获取最近期战略监控报告
 - 重新执行以下程序:
- 计算关键指标实际偏离度
 - 检查超阈值(>10%)偏差的应对方案有效性
 
 
四、常见缺陷及审计应对
缺陷1:战略与预算脱节
- 案例:某企业规划研发投入占比15%,实际预算仅分配8%。
 - 整改要求:修订《预算管理办法》第十七条,增加战略符合性审核节点。
 
缺陷2:监控机制形式化
- 典型表现:偏差分析报告仅罗列数据,无根因分析及改进措施。
 - 内控建议:建立预警机制:绿区(<5%)|黄区(5%-10%)| 橙区(10%-15%)| 红区(>15%),且强制要求红区偏差向董事会专项汇报。
 
五、测试结论判定标准
有效控制:
- 战略决策程序合规率100%
 - 核心战略目标分解覆盖率100%
 - 重大偏差纠偏措施落实率≥90%
 
重大缺陷:
- 存在未经董事会批准的战略方向变更
 - 连续两年核心指标偏差超15%且无有效应对
 
发展战略控制测试是评估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鉴证程序。根据《第2号应用指引》第十一条,审计需重点确认战略决策机制能否防范“一言堂”风险(如大股东操纵表决)、执行监控能否及时识别资源错配。测试结论应作为判断企业是否具备长期竞争合规性的关键审计证据,并为内控审计意见提供直接依据。
附件:
02-内控审计工作底稿-发展战略